“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吃蟹的好时节。备受瞩目的产地“阳澄湖”,也因为各种坊间传闻有成为众矢之的的趋势:真蟹难求、洗澡蟹……都在困惑着食客伸向钱包的手。
“高低贵贱”、“排辈论资”,还要从大闸蟹的今世前生说起。
大闸蟹从哪儿来
大闸蟹学名叫“中华绒螯蟹”,是洄游性甲壳类生物,自然生长的大闸蟹,出生于江河入海口,游回湖泊生长,第二年再次回到出生地繁衍。阳澄湖、太湖都是有名的产地。
好的产区如阳澄湖、东湖平均水深在2米左右,水的透明度高,湖底的温度适宜,适合蟹生长。西湖水深较深,就以养殖鱼类为主了。同理,太湖的洋圩港、洪泽湖的湖心,也出产高质量的大闸蟹。
说到阳澄湖蟹的特点,在于金爪、黄毛、青背、白肚。另有肉质鲜中带甜,黄膏流油。
那些低价购买的礼券等,不仅产地存疑,分量不足也是常事。据了解,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是吨左右,比去年少掉约吨。请记住,正宗好蟹一分价钱一分货,在电商时代亦是如此。
购蟹的四大误区
1
螃蟹个头越大越好?
蟹大显示着强壮,中华“送礼有面子大法”,进一步炒高了“四两半”之类大蟹的价格。然而蟹一定越大越好吗?
好的蟹更重要的是肉质饱满,选蟹时不需要坚持体型大,选到饱满的蟹更加重要。
至于很难见到的7.5两的蟹,大约有这么大:
买蟹的时候,还需注意捆绑的绳子。正规商家绑蟹的棉绳往往只有一钱重,但由于市场不规范,部分商家钻空子,蟹绑好了称重三两半,绳子就重一两半。
2
蟹肚越白越正宗?
大闸蟹并非是个头越大越好,虽说肚白是识别大闸蟹的方式,但是近年来,有许多不法商贩,强行对冒牌大闸蟹“整容”,所以在选购大闸蟹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其肚白就咬定是正宗的,可以将其放在玻璃上看其能否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这种一般是未经过处理的,可以放心购买。
3
绿色产品还是有机产品?
阳澄湖大闸蟹没有真正的有机产品。阳澄湖牌大闸蟹目前只是绿色食品,没有达到有机。在阳澄湖周围的一百家企业也都达不到有机产品的要求。
4
厂家直供品质就好?
产地直供并不代表品质有保证。外地蟹与正品的主要区别在外观上,主要看有无杂色,是否雄健,正品应无杂色,能在光滑玻璃上站立,另外在口感上肉质更细腻鲜嫩,口味更甜。
食蟹的四大误区
1是食用顺序不对
科学的吃蟹顺序是先揭脐、后掀盖、再食砣(躯体),最后吃八只脚和双螯。若不注意顺序,很可能会误食螃蟹体内的糟粕,即蟹肠、蟹胃、蟹腮和蟹心,大闸蟹零售同时,也“辜负”了吃蟹的至鲜至美、至趣至乐。高手吃蟹,犹如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乐曲,轻揭脐盖是序曲,吃膏黄渐入佳境,剔挖砣肉为高潮,然后再进入低回阶段吮蟹脚,终曲结束为食螯,如此方能吃出无穷的滋味。
2
忽视食蟹细节
蟹性寒,要解寒祛腥,食用过程中最好蘸取醋、姜等佐料,辅之以少量的白酒或黄酒,不可喝啤酒,食后再喝杯姜茶暖胃。否则,容易引发人体肠胃不适。
3
贪多不忌
螃蟹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大闸蟹礼包吃多了难以消化,所以一次吃二三只便足够,不要多吃,同时最好即蒸即吃,因为熟蟹置放时间过长,不但冷腥,而且容易变质。螃蟹藏垢纳污,体内的致病菌又极为顽固,必须蒸透才可食用。
4
螃蟹并非人人可吃
患有湿疹、皮炎、疮疖的人,吃蟹后会加重症状;患有慢性胃炎、十二脂肠溃疡、胆结石肝炎的人,吃蟹后易旧病复发;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的人,吃蟹也会对病情不利。
Tips:大闸蟹的蒸与煮
食蟹之法很多,可蒸、煮、炸、煎、炒、烤、醉、糟等等。蟹作为主料、辅料,乃至调味料,简直无所不能。当然最常见的做法,自然还是煮和蒸。
煮和蒸的历史,比较严肃的研究认为自元代开始至今,有着流行煮到流行蒸,再到蒸与煮均有使用的发展过程。到了现代,无论是大饭店的师傅,还是七姑八姨,都有自己的料理心得,蒸和煮,孰优孰劣,哪个好吃,各执一词。
蒸出的蟹,比生蟹有所“缩水”,原因是蒸制过程中,蟹内水分和部分物质流出;而煮出的蟹质量往往比生蟹略重。
其实蒸和煮,只要方法得当,优劣并没有那么显著。小编希望你们都能挑好、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