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尿酸水平(非同日两次空腹)>umol/L时就为痛风,故每年的4月20日被定为国际痛风日。经饮食干预后仍控制不好痛风,需启动药物治疗。
急性期发作用药
有秋水仙碱、抗炎药、激素等。首选前两者,激素只在对前两者有禁忌症或效果不满意时使用。剧烈疼痛时可考虑秋水仙碱+抗炎药/激素,不推荐抗炎药+激素。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
间歇期(急性发作两周后)用药
抑制尿酸生成:有别嘌醇、非布司他等,后者抑酸较强。前者有可能发生超敏反应(如剥脱性皮炎,和基因有关,亚洲人发生率较高),后者的心血管风险有争议,在亚洲人中证据不足,期待更多的临床资料。
促进尿酸排泄:有苯溴马隆等。用药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免引起尿中尿酸结晶。
注:此类药物在急性期使用可能造成尿酸水平波动过大而加重痛风症状。
辅助用药
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预防尿酸结晶。由于钠盐,不适合伴有高血压患者使用。
有降尿酸获益的药物
氯沙坦钾、氨氯地平:伴有痛风的高血压可优先考虑这两药。
达格列净:伴有痛风的糖尿病可优先考虑此药。
阿托伐他汀钙:伴有痛风的高胆固醇血症可优先考虑此药。
选择痛风用药时,还需考虑其他基础疾病,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