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下降 宿城水库露出法起寺遗存
前段时间,宿城水库水位不断下降,给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平时见不到的 趣事 。市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宿城水库露出了原本隐藏在水下的一个石经幢。据专家证实,这个石经幢是当年法起寺的一部分。法起寺这座千年古刹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飞机所扔的炸弹。遗址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宿城修水库而被淹没。虽然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这个石经幢仍在水底默默地讲述岁月的故事。 遗存石经幢为南宋时期 长年受水浸泡字迹模糊 佛教传入我国后,唐朝人将佛经或佛像开始书写或画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刻在石柱上,因此称为经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 据介绍,此次新发现的石经幢为一米多高的立柱形,由于长年受水浸泡,其存在的纹路和部分字体已经难以辨识。但根据石经幢的整体构造,其时间应在宋代左右。 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首先将新发现的石经幢进行了拓片(见上图)。由于经幢表面字迹漫漶,大多无法辨识,仅能辨认部分僧侣法号和落款时间。 根据经幢所刻内容的记载,该经幢镌刻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说明当时的宿城地区佛事昌盛,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法起寺堪称 淮海第一丛林 的地位。 市文保所的工作人员说: 从目前保存在法起寺遗迹陈列室内的部分石质构件和本次发现的石经幢可以判断,当年法起寺的建筑在做工上还是相当细致的,錾刻雕镂,文理细致。
部分法起寺残存遗迹 散落在宿城水库周边 宿城法起寺曾经红极一时,自古就荣列为 海内四大名灵 之一,166座青峰峻峦环沿罗列。山间庙宇众多,历经千载佛灯不息。东有镇海寺,中有三元宫,西有海州 九庵十八庙 ,但名气最大的还是被誉为 淮海第一丛林 的宿城法起寺。 法起寺前后传承近1900年,抗战时期被日*炸毁了,上世纪60年代初遗址被开挖成了水库,据当地老人说,早年间水库干枯的时候还能看到法起寺地基等东西。 其实,法起寺的遗物现在都散落在宿城水库周边地区(见右图),如果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拼接起来,就是一个近乎完整的法起寺存在的事实。 《轮》、《转》、《日》残碑本为存放于法起寺院内的石匾。抗战期间被日*炸毁,现仅存《轮》、《转》、《日》三块残碑。 此外,宿城大礼堂所用的建筑材料大多取自沉没在水库中的法起寺石材。其中,镶嵌在礼堂西墙上的清乾隆三年,由李徧德所书《法起寺碑记》残件。此碑原立于法起寺院内,抗日战争中法起寺被日寇炸毁,1958年修建宿城水库,废墟沉入水底,残碑被移来修葺会堂。碑文记述了法起寺的沿革、康熙年间心慧和尚大修法起寺和弘扬佛法的情况。 法起寺有三宝 仅琉球炉现存我市 法起寺,又名法溪寺,亦名鹫峰寺,因取 佛法起源 之意而命名。清代法起寺的规模达24进院落,僧众达300多人,建有大殿、中殿、天王殿、净土阁、弥勒殿、藏经楼、法堂、方丈、祖堂、仓库及寮房200余间,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四方信众自陆路与水路争相前来,并为之形成了一条 烧香河 ,河名沿用至今。 其实,法起寺原有三宝:汉瓦、《贝叶经》和琉球炉。三宝之中汉瓦丢失,《贝叶经》因历史原因被济南博物馆收藏,最后一件琉球炉目前还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内(见上图)。 市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 汉瓦是法起寺建寺之时所留的汉代瓦当,后在抗战期间丢失。《贝叶经》,又称《贝书》,是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心慧和尚制备的一套完整的《大藏经》,当时法起寺建有一座藏经楼,专门用于储藏经书所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新海连市属临沂专区,因此这部《大藏经》现藏于山东省济南博物馆。现在只有琉球炉保存了下来,现藏于连云港市博物馆。
据介绍,公元1816年6月27日,琉球国八品巡见官毛朝玉率船遇飓风飘至现在的东西连岛,海州知州师亮采帮其修复船只,补充给养,热情接待,助其回国。毛朝玉为表感恩之情铸炉相赠。炉腹有篆书 琉球炉 三字,另有落款和师亮采题词计一百零六字的隶书。此炉始供于云台山法起寺,后散于民间。 宿城水库中 还有多少法起寺遗存 自1964年宿城水库建成后,再也没人能看见法起寺遗址的样子。据市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当年修水库时,法起寺的石构建基本都作为石材被二次利用。因为当时人们缺少文物保护意识,所以也没有文物价值大小一说,基本上是依据石质构建的形状来辨别石材作用的大小。例如四方形、柱形的石材方便使用,大部分都被搬出宿城水库。而一些零碎的、小型的石材,还留在了水库之中。此次发现的石经幢因为形状不规则,所以才留在了水库。 因水位下降,发现法起寺遗存并非首次。保驾山北麓的水库闸门内曾有一水潭,去年8月18日,市文保所工作人员发现水潭边的山崖上刻有 放生池 三个硕大的题字,后证实为民国年间法起寺监寺振亚所书。现如今, 放生池 题刻背依保驾山,深藏山沟中,不为世人所知。 在近1900年的历史进程中,法起寺还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独特的促进作用。日本高僧圆仁和尚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新罗人更是将法起寺所在地 宿城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宿城法起寺还是 佛从海上来 的有力佐证。随着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千年古刹法起寺更多的线索,也慢慢地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