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
的评价方式
.瘙痒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到皮肤科看病都是因为瘙痒。瘙痒和疼痛一样是一种令人非常不愉快的感觉和体验,许多患者因为瘙痒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瘙痒进行正确评估才能达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及取得满意效果。今日就由*小兵文舒给大家讲解有关瘙痒评价方式的相关内容。
多肉の季节
1---积分分级法
1.年Raika等学者提出的特应性炎症病情评估方法。
2.内容包括:①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1-3分)
②1年皮损缓解时间(1-3分)
③皮肤瘙痒严重程度(是否对患者睡眠有无影响来评价:偶尔影响计为1分,经常影响计为2分,无法睡眠计为3分)
3.3级评分法(1~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重。
4.局限性:皮肤瘙痒严重程度评价方法是特应性炎症病情评估内容的一部分。
缺点:依靠患者主观评价,缺乏客观评价标准,在评价患者皮肤瘙痒治疗效果时可靠性较差适用范围:适宜初步判断患者治疗效果。
2---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法
1.内容包括:①皮肤病变范围:1%的面积计为1分
②皮损严重程度:采用4级评分法(0~3分)包括(皮肤干燥、苔藓化渗出、裂纹、表皮脱落、丘疹、红斑)
③皮肤瘙痒程度:4级评分法(0~3分),评分越高瘙痒程度越严重
④睡眠影响程度:4级评分法(0~3分),评分越高睡眠影响程度越严重2.缺点:繁琐。国外学者对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和搔抓、水肿及红斑三项评分法和积分分级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搔抓、水肿及红斑三项评分法和积分分级法在快捷皮肤瘙痒程度评价方面效果满意
3.适用范围:更加适合监测药物治疗效果。
3---搔抓、水肿、红斑三项评分法
1.内容包括:①搔抓程度(0-9分):通过搔抓程度间接反映。②水肿程度(0-9分)。③红斑程度(0-9分)
2.4级评分法(0~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情越重。
3.少用。
意义:搔抓程度与皮肤瘙痒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4---皮肤瘙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值(PIT)评分法
1.内容包括:根据其搔抓动作表现为手腕速度变化情况,让患者通过佩戴加速度记录仪手表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夜间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价。2.①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加速仪将患者PIT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夜间搔抓行为定量。②PIT与视觉模拟评分法及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优点:患者搔抓行为与皮肤瘙痒程度相关,皮肤瘙痒程度轻微或特应性皮炎、湿疹等治疗效果较好时,患者搔抓动作显著减少,通过PIT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治疗情况,并及时发现患者病情有无反复,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意义。
5---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1.内容包括:①临床症状评分:苔藓化、抓痕/表皮剥脱、丘疹/浸润、红斑4级评分法(0~3分)②皮损面积大小评分
2.在评价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疾病的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6--视觉模拟评分法
1.是临床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皮肤瘙痒程度评估方法。
2.以患者主观感受作为瘙痒程度判断基础,通过患者主诉来进行瘙痒程度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采用0~10个数字代表不同瘙痒程度,随着数字的增加,瘙痒程度越来越严重,其中0为无瘙痒,1~3为轻度瘙痒,4~6为中度瘙痒,7以上为重度瘙痒。
3.缺点:①临床发现,当瘙痒程度超过既往经历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时容易出现误差,使得瘙痒程度评价出现错误;②在进行不同个体之间瘙痒程度比较时也不适合应用。国外研究显示,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昼夜之间瘙痒程度感觉存在差异,一些患者认为夜间瘙痒程度要高于白天。
因此在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要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做出综合判断。
7---实验室指标
1.通过实验室指标来对患者瘙痒程度进行评估,目前已经报道的参数主要包括白介素6、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可溶性E选择素、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阳离子蛋白等。
2.缺点:需要借助仪器设备进行检测才能完成评价过程,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上述皮肤瘙痒程度评价方法各有优劣,均存在一定不足,或者过于依赖患者主观感受和评价,客观性不足,或者无法进行相对较准确的定量分析,而实验室指标尚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今后可选取大样本量,对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进行定量指标研究,包括患者的抓挠次数、抓挠频率以及抓挠力度等的可量化指标,从而形成一整套客观实际、实用性强的皮肤瘙痒评估方法。只有正确对患者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估,才能够有效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本期主编:*莺
本期主讲:文舒
责任编辑:卿春
*莺教授坐诊时间成医院
星期一上、下午;星期三上午;星期五上午;星期天上、下午
医院名医馆
星期二8:30——12:00
预约电话-
成都全医堂(金沙馆)
星期二17:3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