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病,但由于久治不愈和发病率之高,令许多人心怀恐惧,有些人会问痛风是不是绝症?
关于痛风目前我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各持一观点。
痛风在中医上是属于“痹证”范畴,而过多的尿酸则属“湿浊”。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会使湿浊内生;肾分清泌浊的功能失调,就会产生湿浊排泄障碍,此时若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等,则促使湿浊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是痛风关节炎。如湿浊之邪进一步伤于肾,则可导致肾损害,就是痛风性肾病甚至慢性肾衰。
西医认为,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痛风常累及肾脏而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
西药治标,主要用来缓解症状,而没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法,并且对药物的依赖性极强、副作用极大。
中药则追求治本,但“是药三分*”,如果没有遇到良医,找准病症对症下药,治疗痛风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与遗传基因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治疗痛风理想的状态就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痛风的“药物”,长期服用不会对肝肾造成危害,最好能够恢复正常的饮食。所以治疗痛风有三个关键点:
①“有效”是前提条件;
②“长期使用没有副作用”是必要条件;
③最好能恢复正常饮食。
以上就是对痛风的危害进行简单介绍,不管是中医和西医其共同点就是痛风疾病不好治疗。所以怎样预防痛风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一篇《我在美国治痛风》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说的是,一位中国病人在国内看痛风多年,医生又是要求远离海鲜啤酒,又是用药谨慎,却始终不见起色。
对此,上海术数堂专家分析认为,首先,虽然单靠饮食控制对尿酸水平的影响有限,但这绝不意味着饮食控制对痛风治疗不重要。无论是国内还是欧美国家,所有痛风治疗指南均明确要求痛风患者需要减轻体重,控制饮食。人体内源性生成的尿酸占了80%,外源性(如饮食摄入嘌呤产生)占了20%左右。
也就是说,完全不吃东西,只能减少20%的尿酸比重。但这是否代表饮食控制没什么效用?术数堂专家认为,机体每天通过肾脏排出的尿酸量是大致固定的,如果在内源性无法减少的情况下,再有外来叠加,日积月累就有可能会导致尿酸水平大幅升高,引发痛风。
“十年八年前,痛风病人很少,现在门诊一个上午就有十几二十个。整体来说,跟饮食习惯与结构有很大关系。”
对于是否忌口,术数堂专家明确指出,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高尿酸没有得到控制,就应该严格控制饮食。而痛风稳定期,尿酸水平达标(mmol/l)后,稍微吃一些,则问题不大。此外,尿酸大部分是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泄,其次是汗液,除了饮食控制之外,也要注意多喝水和运动。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认识误区是,痛风跟高尿酸血症有关,但只有10%-15%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后会发展成痛风。有的人尿酸很高,暂时没有引发痛风,就以为不需要忌口。但其实,高尿酸血症还会影响肾脏,也是诱发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需要及时干预。
而在药物使用上,上述文章称,中国医生推荐一天毫克别嘌醇,还叮嘱注意副作用,美国医生却给出毫克的起始量,再逐渐递减,中美医生差别如此之大?
上海术数堂专家解释,个例不能推广到普通人群,一开始就用毫克的量,是绝对不应该的。第一,别嘌醇用来治疗痛风是个很传统很老的药物。这个药的副作用相当大,药物超敏反应严重时可致剥脱性皮炎,还会影响到肝肾心等内脏功能,一旦出现药物超敏反应,死亡率非常高。传统观点认为,过敏除了跟体质有关外,跟用药剂量也有关系。痛风治疗指南一直要求从小剂量开始用,没有过敏反应才能逐渐加量。
年,有研究对从年-年12月这52年来发表的所有跟别嘌醇过敏相关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得出“是否过敏跟用药剂量没有明显相关性”的结论。不过即使如此,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跟剂量的关系仍值得继续研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