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尿酸,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痛风。高尿酸让我们在痛风中一次又一次深刻的领悟。今天就跟随临床药师一起“领悟”痛风的用药技巧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尿酸患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继三高之后的第4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人体内,嘌呤代谢产生尿酸,我们体内80%的飘零来自于自身,20%的飘零来自于食物。人体所产生的尿酸,2/3的通过肾脏排泄,1/3的通过消化道排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酸的生成与排泄呈现动态平衡。但是,当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过少时,就会造成体内尿酸浓度升高。
当尿酸浓度超过微摩尔每升时,就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长期的高尿酸不仅会导致痛风的发生,而且会导致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的发生。所以高尿酸血症一经确诊,就需对患者进行宣教、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通过控制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酸水平。
但是,经过生活方式干预,降酸效果不佳时,就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临床常用的降酸药物,主要为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这两类药物可以单独使用,当单药效果不佳时,也可联合使用。
别嘌醇是最经典的降酸药物,疗效确切,经济实惠。但其最大的问题是导致致死性剥脱性皮炎的发生。因此在使用前,推荐进行基因筛查。非布司他年在中国上市,降酸效果优于别嘌醇和苯溴马隆,但是在使用时需警惕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苯溴马隆疗效确切,但患者伴尿酸性肾结石时应禁止使用,同时需警惕肝损害风险。服用时需碱化尿液。
在降酸治疗时,尤其是使用苯溴马隆的患者及尿酸性肾结石患者,需要碱化尿液,将尿PH值维持在6.2~6.9之间。常用的药物有碳酸氢钠和拘橼酸盐。
由于尿酸水平的波动容易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所以痛风患者在降酸治疗初期,应使用药物预防痛风发作。秋水仙碱应作为首选用药,但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或透析患者应避免使用。当秋水仙碱疗效不佳或存在禁忌症时,可选用非甾体消炎药,使用过程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