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Sep2,
年9月1日-3日,第五届全球华人皮肤科高峰论坛在古城西安胜利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华人皮肤科顶级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各自领域中研究与临床的学术经验和成果。本次大会特别选择了7个皮肤科方面的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包括色素方面(白癜风、*褐斑等),过敏性疾病(特异性皮炎等),光治疗,痤疮,银屑病,毛发,感染性疾病治疗。
HenryW.Lim教授
Lim教授针对异位性皮炎主要对AD进行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分享:第一,是患者教育,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日常生活相关的习惯培养;第二,是对于皮损的局部治疗,类固醇的选择以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选择及使用,以及刚在美国上市治疗AD的新药Eucrisa,会议中有针对AD作用机理的阐释以及合适患者的选择。另外,在光疗方面可选择宽窄波UVB,UVA1和PUVA等疗法。最后,在系统性全身治疗方面:除了口服抗过敏、镇静剂及抗生素之外,对于严重的AD患者,口服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指征、顺序及剂量都给予了详尽的指导,并阐述了新药Dupilumab的临床机理,期待单克隆抗体制剂能成为成人重症AD患者的福音。
Lim教授表示中国皮肤科医师临床技能高,患者数量大,经验丰富,对病人及家属区的患教非常详尽,医生非常用心关照患者。本届华人皮肤科高峰论坛再次回到中国,在西安开幕,Lim教授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医生英文听讲技能相较十几年前有大幅度提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讲座,在国际上论文及会议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技术储备已经到越来越高的水平,进展及进步非常快速,这令作为华人的Lim教授也非常自豪。
李春英教授
来自第四医院的李春英教授分享了团队关于白癜风的研究成果,白癜风为色素减退性疾病,发病率高,目前未有FDA批准的药物,发病机理为皮肤黑色素细胞被杀伤破坏,以往研究发现患者体内有高水平氧化应激反应,医院皮肤科同仁们研究主题为:氧化应激如何驱动CD8+T细胞迁移及机体如何启动自身免疫,造成白癜风疾病的发生。
实验证明氧化应激时存在人体内趋化因子16表达升高,介导病理性淋巴细胞到局部,造成皮损发生;同时内质网应激系统被激活,除了趋化因子16表达因子升高之外,趋化因子受体6来到皮损局部,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杀伤色素细胞。
同时,科研和临床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比如这次实验找到的白癜风形成机制通路,那么哪些药物抑制通路,结果发现雷公藤多甙有很好的治疗白癜风效果,并且我们储存了上万例的标本库、患者资料,有依有据才是大医而非医匠。
张成锋教授
来自上海的张成锋教授认为传统意义上,皮肤科医生习惯使用激光来治疗色素性疾病,但张教授的团队基于在文献上发现LED光可以用来治疗色素沉着性疾病,于是做了实验,尤其是在*光波段,能够明显抑制色素合成,能够在黑素小体的成熟等各个环节上都有抑制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难治性*褐斑。在离体实验和患者身上都发现并明确了LED*光能够抑制色素的合成,目前研究成果对于难治性*褐斑张教授进行了小范围的临床观察,患者仅口服胡萝卜素、烟酰胺,无任何外用药物,nm*光中等偏低剂量,一周一次,十次的治疗,三个月后发现色斑明显减淡并无复发迹象,并且患者治疗舒适度佳,不良反应极少。对于这样新的治疗,目前还在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随访患者。因为*褐斑原本就是极难治疗且容易复发的疾病,希望可以在未来的研究当中,展现进一步的报导。
张教授表示随着科学的进步,原来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够,现在新的技术新的仪器都在不断地诞生,我们需要更快的update知识;新的技术和仪器是否真的安全有效,长时间的效果是需要客观总结的。
赵邑教授
赵邑教授在鲜红斑痣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说到,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为中国皮肤科医师独有疗法,因海姆泊芬前身是血卟啉单甲醚,国内使用已20余年,最终,临床观察试医院通力合作完成。
患者入组标准为排除既往同位素治疗,4周前未接受系统治疗,2周前未接受局部治疗为准,在临床观察二期三期试验后,我们找到了最优化的5mg/kg,20min照射的药物剂量及光剂量,一次治疗90%患者有效,二次36.9%患者痊愈,远远超出了预期,疗效比以前激光治疗方案更好。而既往的鲜红斑痣治疗金标准染料激光和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相比较,有国内学者做过小范围临观,在同一患者皮损部位上面使用PDT,下面则是PDL,相比较而言PDT均匀褪色,PDL点状褪色;小样本meta分析显示PDT疗效更佳,但仍需更大临床研究,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HarveyLui教授
来自加拿大的HarveyLui教授非常的风趣幽默,在接受采访时也是侃侃而谈,他说道,现在是生物制剂的新纪元,有许多疗法治疗银屑病,在大会演讲内容详细讲述了生物制剂的利与弊及联合光疗、经典药物系统性治疗的各国临床观察数据分析,综合了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花费成本及便利性的诸多评价;涉及经典药物和生物制剂方面,我们要掌握各自的优劣之处,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但是局部治疗和光疗仍旧很重要。
HarveyLui教授也很慷慨地分享了自己平时看诊时的经验与技巧:跟病人交流时,要仔细聆听,理解病人想表达的内容,除了回答病人问题之外,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