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皮炎治疗专科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治痛风用药时避开五误区
TUhjnbcbe - 2021/3/30 18:32:00
贵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73.html

?提示:点击上方↑"大众卫生报"免费订阅靠谱健康资讯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饮食大量摄入,患痛风的人数日益增多。得了痛风,除了饮食控制外,往往需要服用一些药物以控制病情,不过要注意,药物治疗切莫落入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一:

大量服用抗生素


  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多见于拇指、足背)常常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除此之外,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如不做详细的病史追问、体检和血尿酸等检查,很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或发炎,随即给予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事实上,因为肾脏排泄有限,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延迟缓解。

■误区二:

仅只用降尿酸药


  痛风是慢性病,多数患者长期服用痛风利仙或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有的还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希望快速控制病情和减轻疼痛,结果却适得其反。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在药典上属抗痛风药,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作用,不能解除病人的剧痛,对终止急性发作也无效,反而会因体内尿酸池的动员,使血尿酸进一步升高,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

■误区三: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为消除急性炎症反应,解除疼痛,终止发作,医生常给痛风急性发作病人开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而且剂量较大。但此类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增加尿酸排泄,属于对症治疗,并非对因治疗。且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除严重胃肠道反应外,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因此,一旦急性发作过后,即应马上减药,并在短期内停药。

■误区四:

尿酸一高就降尿酸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但并非痛风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终身不发作为痛风,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推荐长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因为它们都有副作用,如别嘌呤醇所致的剥脱性皮炎可引起死亡。即便已有一两次痛风急性发作,也不一定马上就需要药物控制。一般认为每年有2次以上发作,或有痛风石、肾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显著升高者才需要用药控制。

■误区五:

肾损害仍用排尿酸药


  痛风利仙虽为特效降尿酸药,但毕竟还属排尿酸之列,与过去常用药物丙磺舒一样,均通过肾脏促排,使尿中尿酸增加而达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一方面,尿中尿酸增加可诱发尿酸性肾结石,这对痛风病人不利;另一方面,如痛风已发展到有肾损害的地步,即使利用外力来促排,收效也甚微。因此,痛风利仙仅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的病人,对于年龄60岁、可疑尿路结石者也应慎用。

(何彦瑶/文,邓梦玲/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痛风用药时避开五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