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丨陆舜教授:从PI的角度看中国创新药的发展
陆舜教授:有的放矢,做肺癌研究领域的“领潮儿”
陆舜教授:沃利替尼有望成为首个代表中国走向全球的肺癌靶向创新药物
江浙沪地区历届重要肺癌论坛汇总(长三角地区肺癌论坛系列)
长三角肺癌协作组青年博士团队组织框架介绍
走进中国科医院(医院)I期临床试验病房
中国科医院(医院)I期临床试验病房临床试验汇总
在非小细胞肺腺癌里,EGFR基因的突变频率非常高,尤其是亚裔非吸烟患者,可高达40%-60%。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角质细胞等细胞表面,EGFR信号通路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当EGFR发生突变时,导致EGFR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从而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中国NSCLC基因突变图谱
EGFR基因突变位点
如上图所示,EGFR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发生在18、19、0和1号外显子上。
EGFR-KTIs耐药后治疗第1、代耐药后治疗第1/代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基因表现
这些突变可以和TM突变共存,有研究发现46%左右的患者存在两种或以上的耐药机制。TM突变阴性的患者可以直接选用含铂双药化疗或根据现有临床研究对其他靶点行针对治疗。IMPRESS研究,继续使用EGFR-TKI药物联合化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结果,甚至有不利影响,耐药后应尽快停止原有EGFR-TKI药物。
TM
突变目前针对TM突变的药物主要是第3代EGFR-TKI(奥希替尼)。
MET扩增
根据前期的一些临床数据,第1代EGFR-TKI耐药机制中MET基因的异常表达(特别是MET扩增)所占比例达到5%-6%。
Capmatinib(INC80)联合吉非替尼:吴一龙牵头的一项IB/Ⅱ期临床研究评估改治疗这类人群中的疗效,总体ORR为7%,MET基因拷贝数≥6的患者ORR为47%。
Tepotinib(MET-TKI)联合吉非替尼: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在年ESMO公布,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ORR较化疗组均有获益,特别是中位PFS延长了4倍(1.个月vs4.个月),其安全性同样得到证实。
转变为SCLC和其他神经内分泌癌
EGFR突变型NSCLC患者中约有3%-10%会转变为SCLC。SCLC对化疗非常敏感。依托泊苷(VP16)或伊利替康(CPT-11)联合铂类是治疗广泛期SCLC的标准一线方案,脑转的SCLC也可使用替莫唑胺。对于EGFR突变肺腺癌,发生小细胞肺癌转化时,采用EGFR-TKIs联合依托泊苷胶囊可能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其他耐药机制
目前针对HER扩增这一耐药机制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也无足够的临床证据证明现有抗HER治疗疗法有效,可以考虑使用吡咯替尼、阿法替尼或AP。
针对BRAF及KRAS突变可以考虑奥希替尼联合Selimetinib。
肺癌丨精准医疗,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靶向治疗随着长三角肺癌转化研究博士青年团队先后在继发性MET扩增,继发性ALK融合,继发性RET融合,继发性NTRK融合,继发性MET融合,继发性BRAF融合研究等的国内多中心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的开展,识别潜在的患者,制定预防策略和监测策略,并最终指导个性化治疗,从而使得患者获得最大存活率。肺癌丨精准医疗,小细胞肺癌的诊疗
小细胞肺癌,经典化疗方案系列研究汇总小细胞肺癌,抗血管治疗系列研究汇总近期长三角肺癌转化研究博士青年团医院张永昌杨农教授团队发起国内的8家中心在SCLC表型转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结果发表在《LungCancer》上。基线数据本研究对年1月至年3月间国内8家中心EGFR突变NSCLC病史的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回顾性分析,并从中鉴别出3例经过EGFR-TKIs治疗耐药后已转化SCLC的NSCLC患者。基线数据显示男性16位(50.0%)和女性16位(50.0%),组织亚型全部被诊断出患有肺腺癌,中位年龄为5.5岁(范围33-68岁),17位患者(53.1%)为未吸烟者。根据AJCC癌症分期TNM分期指南的第7版,所有患者均为IV期NSCLC。18例患者(56.3%)为19del,11例患者(34.4%)为LR,3例患者(9.4%)为SI。一线77例(84.4%)和二线5例(15.6%)分别接受EGFR-TKIs治疗。分子特征在3例患者中,有5例在转换为SCLC后接受NGS检测。在这5例患者中,有例患者(88.0%)仍具有初始EGFR突变。在转化为SCLC的样品中鉴定出的最常见突变为TP53(17/5,68.0%),RB1(9/5,36.0%)和PIK3CA(3/5,1.0%)。接受一代/二代TKIs治疗后有15例患者转变为SCLC,其中60.0%(9/15)的患者患有TP53突变。接受三代TKI治疗后,仍有11例患者表现出向SCLC的转化,这些患者中7.7%(8/11)具有TP53突变。EGFRTKIs治疗在接受一代/二代TKIs治疗后的SCLC患者中,尚未观察到EGFRTM突变。当发生小细胞转化时,有7名患者既没有TP53突变也没有RB1突变。此外,用一代/二代和三代TKIs治疗后,RB1突变和初始EGFR突变的发生率相似。其他基因组改变(包括BRCA突变,MYC扩增,PTEN突变和MYH突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30例患者(93.75%)接受一代TKIs的治疗,两例患者(6.5%)接受二代TKI的治疗。没有患者接受奥希替尼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一代/二代TKIs治疗后的中位PFS(mPFS)为14.0个月(95%CI1.4-15.5个月)。一代/二代TKIs治疗后仍有18例患者(56.3%%)转变为SCLC。三代TKI治疗后,另有14例患者(占43.7%)转变为SCLC。作为一线治疗或二线治疗的EGFR-TKI治疗之间的mPFS没有差异(11.0个月vs14.0个月,P=0.6)。EGFR19del,LR和SI的mPFS分别为14.0个月,14.0个月和10.0个月(P=0.)。SCLC转化的中位时间(从一代/二代EGFR-TKIs治疗到疾病进展)为11.个月(95%CI:8.9-13.4个月)。从三代EGFR-TKI治疗到疾病进展的SCLC转化的估计中值时间为6.5个月(95%CI:4.7-8.个月)。因此,研究团队分析了从靶向治疗开始到小细胞转化出现的时间,估计SCLC转化的平均时间为17.0个月(95%CI:11.5-.5个月)。此外,接受一代/二代和三代EGFR-TKIs的组之间SCLC转化的时间有所不同(11.个月vs4.4个月,P=0.00),SCLC转换后,两名患者失访。小细胞转化后治疗策略30名患者可评估对治疗的情况。小细胞转化发生后EP方案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共有7例患者接受了EP方案治疗,另外3例患者接受了IP方案治疗。临床总缓解率为74.1%。EP方案的mPFS为3.5个月(95%CI:.-4.8个月)。在一代/二代与三代TKIs治疗后转为SCLC的患者中,EP方案治疗的mPFS没有差异(3.6个月vs4.1个月,P=0.)。对于3例患者的IP方案,ORR为66.7%,DCR为%。IP方案的mPFS为7.6个月。在30例患者中,有5例接受Anlotinib治疗,包括例在一/二代TKI治疗后转为SCLC的患者和3例三代TKI治疗后转为SCLC的患者,ORR为66.7%,DCR为80.0%。阿洛替尼的mPFS为6.个月(95%CI:3.5-8.8个月)。在一代/二代与三代TKIs治疗后转为SCLC的患者中,用于Anlotinib治疗的mPFS无差异(4.5个月vs7.3个月,P=0.)。在转化为SCLC后的随访中,有31例患者存活,9例死亡(9/31,占93.5%)。最初诊断为转移性肺癌后的中位OS为34.5个月(95%CI:3.5-45.6个月)。在一代/二代与三代EGFR-TKIs治疗后,发生小细胞转化的两组之间的OS有明显差异(0.0个月vs49.4个月,P=0.)。SCLC时的OS中位数为9.7个月(95%CI:8.4-10.9个月)。两组之间的OS无差异(9.5个月vs9.7个月,P=0.)。研究团队并总结了EGFR突变的肺腺癌转化为SCLC的患者的结局。结论研究团队观察到TP53和RB1突变在中国SCLC转化患者中很常见,无论一代/二代还是三代EGFR-使用了TKI处理。EGFR-TKI治疗后较早发生小细胞转化与患者预后较差有关。在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后,Anlotinib可能是一种治疗选择。推荐阅读
肺癌系列文章汇总(01年月)肺癌,临床试验招募汇总NCCN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01.3版①NCCN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01.3版②CSCO丨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00)非小细胞肺癌,国内外治疗方案大比拼01.3版NCCN丨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01.版小细胞肺癌,国内外治疗方案大比拼01.版CTCAE丨肿瘤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分级5.0版NCCN丨免疫治疗相关*性的管理指南01.1版①NCCN丨免疫治疗相关*性的管理指南01.1版②NCCN丨止吐临床实践指南01.1版NCCN丨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00.1版NCCN丨造血生长因子临床实践指南00.版NCCN丨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00.版①NCCN丨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00.版②本文作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