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院皮肤科谢志强教授团队针对皮肤科门诊的成人特应性皮炎(AD)患者通过量表评估皮肤搔挖行为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并与皮疹严重程度、瘙痒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AD患者皮肤搔挖状况量表评分明显升高。AD患者中有焦虑、抑郁倾向者分别占22.13%和15.57%。患者的瘙痒程度与搔挖行为、焦虑情绪评分(HADS)和皮肤病生活质量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搔挖行为的程度与焦虑抑郁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得分也均呈显著正相关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在儿童中10%-20%,成人中5%~10%。目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AD患者发生焦虑、抑郁,而且自杀意念的概率较正常人群显著增高,AD患者更容易发生习惯性搔抓行为。皮肤搔抓是对瘙痒或其他皮肤感觉(如灼热,刺痛)产生的反应。而在病理状态下,可逐渐出现冲动-强迫行为,同时,焦虑和紧张使皮肤搔抓行为变得难以控制,进而发展为皮肤搔抓障碍(SPD)。研究发现,部分AD患者可能共病皮肤搔抓障碍,患者皮肤搔挖与焦虑、抑郁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皮肤搔挖和瘙痒程度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皮肤搔抓是对瘙痒或其他皮肤感觉(如灼热,刺痛)产生的反应。而在病理状态下,可逐渐出现冲动-强迫行为,同时,焦虑和紧张使皮肤搔抓行为变得难以控制,进而发展为皮肤搔抓障碍。过度的皮肤搔抓或抠挖可产生以表皮剥脱性损害为特征的皮损,加大了皮肤感染和瘢痕形成的概率,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及日常生活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长期反复的搔挖行为可能加重原发疾病的皮损,或诱发原发疾病瘙痒的加重,进而在部分患者身上形成瘙痒-搔抓-习惯性搔抓或挖抠皮肤恶性循环。对这些可能合并SPD患者,要考虑行为认知疗法和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手段为SSRI类药物)。特别是当患者的皮肤搔挖行为对身体及精神产生一定影响时,则须得到医师足够的重视,并予以心身方面治疗,必要时可推荐患者于精神及心理等相关专业门诊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鞠延娇,李沐风,谢志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搔挖及焦虑抑郁情绪评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