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病
中医
同治
在
临
床
中
应
用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若病因相同、病机吻合时,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之一。异病同治,核心是辨证,临床上应着眼于“证”的异同,遵循“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的治病原则。本人在临床中治疗不同疾病,因其证候基本相同,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相同方子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下面简单分享两个病案。
壹
案一:胃脘痛(胃溃疡)
刘某,男,42岁,自述餐后胃胀,偶有胃痛反酸,有口臭,大便不成形,小便*,平日常饮酒,心烦易怒,做胃镜检查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多发溃疡灶”,查舌质红,舌苔*腻,脉弦数。中医辨证为脾湿胃热,给予清胃化湿汤(自拟方)治疗,1周后患者前来复诊,告之胃胀大减,胃反酸已无,大便已成形,心烦已无。查其舌苔白微腻,脉弦滑。予原方加减再服十剂,后复查胃镜,报告显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原来胃多发溃疡灶已全部愈合。
贰
案二:鹅掌风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李某,男,14岁,自述手部潮湿多汗,手掌处脱屑,曾就医院,诊断为“剥脱性角质松解症”,口服西药及外涂药膏均不见好转,遂转诊中医。患者平日心烦易怒,嗜食辛辣及甜食,口干渴,喜凉饮,小便*,大便五至七天一次,查舌质红,苔*,根腻,脉弦滑。中医辨证为饮食不节而脾湿胃热,给予清胃化湿汤(自拟方)治疗,10天后复诊,患者本人及母亲大喜,告知手部多汗及脱屑症状明显减轻,口干渴、尿*均已大减,大便一至两天一次。余查之,患者舌苔白腻,舌尖红,脉尚弦,予原方继服10剂,以巩固善后。3个月后电话随访,告知手部脱屑已好,直呼中医药之神奇。
以上两个病案,虽属于不同疾病,但是病机相同,遂可以用同方治疗,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而临床中所辩和所治的对象主要是“证”,而“证”与现代医学所诊断的病是有很大区别的,“证”的内涵,关键是病机,它并不受现代医学病名病种的限制,同一病机则可以采用同样的治法,抓住了病机,治疗就有的放矢。
就诊科室:中医科四诊室沈医生
-END-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