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D)指有遗传倾向,而且对某种特异性蛋白敏感所引起的慢性湿疹样损害,也称为异位性湿疹。临床特征是皮肤瘙痒和干燥,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脱屑、抓痕、苔藓样变。
国际通行Williams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皮肤瘙痒。次要标准:
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O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
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
④有伸侧湿疹(4岁以下儿童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
⑤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以上患者)。
确定诊断:主要标准+3条或3条以上次要标准。
特应性皮炎对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影响患儿的主要是:“瘙痒或搔抓”、“情绪”、“睡眠”;影响患儿主要照料者的是:“睡眠”、“疲劳度”和情绪。研究表明,3-12个月的特应性皮炎(AD)婴幼儿在疾病早期就会出现行为的异常变化,表现出特别容易发脾气、敏感。病程较长的儿童及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表现为对他人的敌意、神经过敏症状、焦虑、攻击性强、自卑感明显、紧张感等,部分婴幼儿和儿童期患者长期迁延不愈,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故情志为病时不仅会有精神情志的改变,亦会有五脏功能的改变。情志不仅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治疗疾病。例如:怒胜思,喜胜忧,思肾恐,恐胜喜,悲胜怒。
儿童心肝常有余,所以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想笑的时候就大声笑,遇到不如意的事很容易大发脾气,肾常虚,经常会听到孩子说:“妈妈,我害怕等等”,孩子容易发脾气、害怕、这些情绪是由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皮肤是覆盖在我们体表感受外在信息的器官,皮肤问题在心理层面隐喻不安全感,好比一座被袭击的城堡的城门被打开了,这与西医治疗特应性皮炎,强调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不谋而合。同时皮肤还是把我们保护起来,呈现给外在的器官,代表着自我的“个性”区别于他人,皮肤出现问题意味着,自我认同出现了问题。特应性皮炎患儿最常见的是没有安全感,内心敏感,自卑,不认可自己,这跟孩子缺失的心理营养有关,皮肤的健康,不仅需要生理营养,还需要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提出了“六大心理营养”,分别是:无条件接纳,生命的至重,安全感,肯定、欣赏、赞美、认可,学习、认知、模范,选择的自由。
特应性皮炎患儿脾气大怎么办?
脾气大跟孩子缺失“安全感”这个心理营养有关,那如何给到孩子安全感呢?妈妈情绪稳定,孩子有安全感,妈妈负责情绪稳定,爸爸负责让妈妈情绪稳定,学会接纳自己的孩子和疾病,当孩子做错的时候接纳他,当孩子达不到我们期待的时候,接纳他,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接纳他,陪伴在孩子身边,让所有的情绪流过他、经过他、不卡住他。允许孩子做自己,为自己负责,有选择的自由,比如自己吃饭,自己干自己的事,自信源于每一个小小的做到,自信的孩子有安全感。
特应性皮炎患儿特别自卑怎么办?
这类孩子因为全身皮疹,皮肤不好看,很容易自卑,自卑的背后是缺乏“肯定、欣赏、赞美、认可,临床上经常看到这类孩子由小时候的活波开朗,慢慢开始封闭自己。患儿的父母要学会给到孩子肯定、欣赏、赞美、认可的心理营养。可以是语言的,具体的描述事实,及在事实中发现的孩子优良的品质,也可以是非语言的,用爱的目光注视患儿,用爱的微笑滋养患儿,拍拍患儿的肩膀等。
对患儿及主要照料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缓解家属的消极情绪。减少家属因为疾病长期反复而失去耐心,减少家属流露出对患儿外表改变的嫌弃、不满、厌烦等情绪,使患儿家属更多的认识该疾病,提高治愈的信心,预防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和减少特应性皮炎的复发,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保障患儿身心的健康成长。综上所述,特应性皮炎患儿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