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要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南医院皮肤科主任梁云生教授介绍,以特应性皮炎为代表的过敏性疾病近年来逐渐高发,已成为皮肤科的“一号疾病”。
随着夏季来临,尤其是南方天气高温湿热、出汗刺激、皮肤菌群紊乱等易加重患者的皮损和瘙痒症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其治疗目标强调长期有效控制病情,患者需要在综合考虑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并做好长期管理。
2型炎症诱发特应性皮炎,成为过敏进程的首发疾病
2型炎症是包括特应性皮炎在内的众多过敏性疾病的共有核心发病机制,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存在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相关共病。
梁云生介绍,特应性皮炎不仅仅是一种皮肤病,会逐渐向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发展,这个过程被称为过敏进程,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这个过敏进程中,特应性皮炎是首发疾病和起点。患者伴有炎症的皮肤是重要的致敏途径,并导致IL(白介素)-4和IL-13等2型炎症介质从皮肤到达鼻腔、支气管黏膜,这些部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从而产生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哮喘症状,因此从治疗方面来讲,良好控制特应性皮炎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让皮炎消退、瘙痒缓解,还可以降低2型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发生后续食物过敏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的风险。
特应性皮炎患病人群覆盖儿童、青少年、成人及中老年人全生命周期,且尤其青睐儿童和青少年。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皮肤科学科带头人刘玉梅教授介绍,儿童期特应性皮炎的患病率高于成人和青少年,在世界范围内,15%-30%的儿童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影响,而成人的患病率仅为2%-10%,85%-90%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在出现症状或发病时的年龄小于5岁。我国年发表的12城市年1-7岁儿童AD的患病率为12.94%,中重度AD患者比例约25%左右,患者的皮损主要发生在面部、肘窝、腘窝、颈前或者躯干、四肢等部位,并伴有剧烈的瘙痒和全身皮肤的干燥,患者往往会产生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况,特别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可能会产生社交恐惧,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及健康成长,对家庭也带来沉重负担。
特应性皮炎既往常常被简单描述为“湿疹”,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王芳介绍,临床上许多我们认为的湿疹,其实本质就是特应性皮炎,以特应性皮炎为代表的过敏性疾病会影响患者情绪和行为,而因疾病产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又会加剧皮肤病症状。“在我的门诊中,经常遇到特应性皮炎患者饱受疾病折磨,极大影响他们的睡眠和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患者往往会因瘙痒反复发作而身心俱疲,期待‘灵丹妙药’彻底根治疾病。然而目前根治特应性皮炎难以实现,切不可掉入一味追求根治的误区,一定要进行慢病管理和长期维持治疗。”王芳说。
如今,随着我国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逐渐简洁化、明确化,也大大提升了疾病诊断率。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方案,轻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辅助日常皮肤护理,而中重度患者瘙痒和皮损较严重,往往需要进行系统药物治疗。刘玉梅介绍,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来看,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是介导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因此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精准靶向针对2型炎症反应中的关键致病因子。新型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精准阻断患者的2型炎症和致病过程,从根源抑制炎症反应,助力患者实现长期诊疗目标。
目前,多种新型治疗方式均已被纳入广州市“双通道”药品单行支付范围内,这一惠民*策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老百姓的用药可及性。
治疗目标:长期有效控制病情,数字化工具助力疾病管理
特应性皮炎作为慢性皮肤病,具有病程持久,病情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长期治疗。梁云生强调,患者的长期作战意识至关重要,不能想着“一劳永逸”。目前特应性皮炎已经有非常明确的治疗目标即“达标治疗”,包括短期目标有效缓解瘙痒、改善皮损、改善生活质量,而长期目标是维持疾病长期控制并减少复发;尽量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提升生活质量,这就需要在综合考虑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础上选择治疗并做好长期管理。
特应性皮炎作为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一旦停药极容易复发,临床医生亟需帮助患者意识到慢病管理的必要性。梁云生介绍,为促进特应性皮炎患者长期规范治疗和慢病管理,国内首个《特应性皮炎患者长期管理专家共识》正在进行编撰工作,有效填补了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全病程管理的空白。
王芳表示,对于特应性皮炎的管理,应该要做到在诊前、诊中、诊后三个不同时间的全方位、全流程的管理。诊前医院是非常重要的,诊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诊后患者需要规律的随访并利用数字化的工具进行管理,更好地控制疾病。
三分治七分养,患者饮食无需盲目忌口
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治疗方面,往往存在不重视、不规范、不坚持用药三大误区,刘玉梅指出,首先,很多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把特应性皮炎当做普通过敏或湿疹,且症状轻微者误以为不用治疗或者自行用药,不及时就医使得皮损加重,逐渐出现重度表现;第二,不按照医嘱用药,症状稍有好转就自作主张减少或停止用药,最终陷入“停药-复发-治疗-停药”的循环,导致疾病反复复发难以控制;此外,患者对治疗的目标缺乏正确认知,要认识到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目标是长期有效控制病情。而部分患者依从性欠佳,用药、随访不规律,或盲目追求快速的短期疗效,导致病情反复且没有长期得到控制,反而失去了治疗耐心,进而不断尝试不同治疗方式,造成病情恶化。
特应性皮炎患者除了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之外,日常护理和自我健康管理也很重要。梁云生指出,特别在广州地区,湿热、出汗对特应性皮炎发反复发作有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把温度控制好,及时清洗冲凉、多洗澡,也会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从而减少急性症状的发作。
王芳提醒,夏季来临,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或反复发作,医院咨询就诊,尽早接受科学诊断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皮肤病不主张盲目忌口,以免引起营养不良。食物过敏只有小年龄的严重的特应性皮炎患儿常见,对于这些怀疑食物过敏的患儿应全面详细的病史询问与正确的过敏原检查综合判断食物过敏,对合并食物过敏的患儿需要综合管理,合理饮食回避,实时检测患儿营养发育情况。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