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03月24日23:40
原标题:“垂涎三尺”很烦恼原来是唾液腺瘤在作怪
央广网上海3月24日消息(记者杨静通讯员张会丽陈臻)当我们听到“垂涎三尺”这个成语时,可能最先联想到的是一个人看到满桌美食时的反应,或是咿呀学语的小宝宝睁大了眼睛嘴角流着口水的可爱模样。但如果一个成年人没有美食的诱惑,却一直垂涎三尺,那么就有可能是患上了一种叫作“流涎症”的疾病。去年年末就有这样一个因为时时刻刻“垂涎三尺”而无比烦恼的小伙,来到上海十院超声医学科求助。
患者手术中(央广网发上海十院提供)
33岁的小王初到门诊,医生在交流中就能感到他说话时有些含混不清,其实从17岁起,他就被奇怪的“口水病”困扰,清醒着的每时每刻无论在做什么,口腔中的唾液都会不由自主地分泌出来,为此他必须不断吞咽唾液,而晚上睡觉时更是大麻烦,早晨醒来枕头总是潮湿一片,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学习注意力与睡眠质量。医院诊断,为颌下腺瘤引起的原发性流涎症。
流涎症,顾名思义,其主要症状就是不断地流口水,同时因口腔及周围长期被唾液浸润,有可能引起口周皮炎、口腔异味或脱水等症状。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流涎症和继发性流涎症。流涎症虽无明显病痛,却会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社交,有时甚至会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因频繁吞咽口水导致的语言表达困难,以及紧接着出现的口周皮炎和口腔异味等问题,小王逐渐害怕与人交流,性格也由原先的活泼开朗变得日渐沉郁。在这16年里,小王及其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并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去年末,本已对治疗心灰意冷的小王在某医患沟通平台上获医院超声医学科余松远主任对于各类肿瘤具有丰富的微创治疗经验,经过与余主任网上沟通,小王似乎再一次看到了摆脱“口水病”困扰的那束光。他即刻购票奔向上海,经过术前综合影像评估,确定所患的流涎症的确是由唾液腺瘤导致的。
余松远主任团队为其制订了具有针对性的超声引导下唾液腺热消融的微创治疗方案。超声引导下唾液腺热消融术是在超声影像的实时检测与精准引导下,使笔尖大小的消融针准确进入唾液腺体,利用热能影响发生病变的腺体组织,可从根本上改变原发性流涎症的相关症状。该技术疗效显著,安全可视,可避免体表疤痕,且术后恢复时间快,经过充分交流沟通,小王放下了之前存留的顾虑,坦然接受了这套治疗方案。经过短短一个小时的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小王的唾液腺瘤被精准消除,也仅在脖子上方留下了一个笔尖粗细的针眼。经过术后评估,小王的治疗与恢复效果良好,第二天便办理了出院手续。
今年3月来院复查时,小王的流涎症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医护沟通时再也不用时常停下来吞咽口水,当初治疗留下的体表针眼早已不知所踪,随着怪病的消除,人也重新变得开朗健谈起来。
近期,上海十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超声医学科余松远主任团队撰写的相关专业性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临床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经文献检索,这也是世界上首例公开报道的针对流涎症的超声引导下热消融微创治疗技术的案例,为原发性流涎症医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精准微创治疗方案。